青銅器金文中,有許多女性身影存在,如婦好馳騁疆場、主持祭祀,王姜隨王出征、代行王命,還有其他的女性貴族,或受祭,或作器,或婚媵,或賞賜,或主訟,都以不同的方式演繹著上古社會賦予她們的角色和使命。就讓我們以金文為介,走近商周的女性,去了解她們的婚姻、社會及政治生活。
第一位:叔姬
伯公父壺蓋:1976年1月扶風縣黃堆公社云塘村1號窖藏出土,現(xiàn)藏寶雞周原博物院。
這是伯公父為其妻子所作的禮器。將家中排行次序和姓氏聯(lián)綴,是最常見的周代女性稱謂方式之一,叔姬即是其例。姬應為叔姬的父姓,這種稱謂方式一定程度上體現(xiàn)了父權社會形態(tài)下,女性對于男權的依附關系。伯公父器在周原多有出土,說明伯公父是西周晚期居于周原的王臣,家族地位不容小覷,而其家族的壯大離不開與姬姓貴族的聯(lián)姻。
第二位:毛仲姬
善夫旅伯鼎:1975年2月岐山縣董家村1號青銅器窖藏出土,現(xiàn)藏岐山縣博物館。
這是善夫旅伯為妻子毛仲姬所作的禮器。毛為國氏名,其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子、武王之弟毛叔鄭。毛叔鄭曾與太公望、衛(wèi)康叔、召公奭并列出席典禮,地位之尊崇可見一斑。毛叔鄭的嫡長子孫世稱毛公,始終是西周王朝的股肱之臣,西周重器毛公鼎的作器者即其中之一。此銘文中的毛仲姬,應為毛公或毛仲之女。善夫旅伯是裘衛(wèi)之孫,其族氏發(fā)起于微末之間,與毛氏聯(lián)姻,表明其家族已頗具實力。聯(lián)姻之事,對其家族的迅速崛起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。
第三位:伯姜
王伯姜鼎:1978年8月岐山縣楊村大隊吳家莊出土,現(xiàn)藏岐山縣博物館。
王伯姜即周懿王的王后,名伯姜,伯為其家族排行,姜為姓。這件青銅器是王伯姜為季姬做的嫁妝。季姬母或為伯姜之女,季為家族排行,姬為姓,母為字。西周王后的權力雖附屬于王權,但仍在西周權力結(jié)構(gòu)中占有重要地位,不僅負責掌管周王的王宮內(nèi)事,也可參與國家政事如王室祭典、職官任命和賞賜臣子等事務,其權力內(nèi)容包含政治、軍事及生活禮儀等西周國家事務的各個重大方面,不容低估。
進入父系社會之后,婚姻、等級、社會意義上的男女性別差異日益凸顯。商周時期,父權社會迅速成長,男性逐步取代女性權力中心的地位,走向社會歷史前臺,女性則逐步退讓到從屬地位,隱藏于男性權力之后,但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時至今日,女性承擔著巨大的婚姻和家庭壓力,但她們堅韌而有擔當,不放棄,也不妥協(xié),雖未必能把生活過成詩一樣,卻也同樣擁有自己的精彩,綻放出人生的華彩!
(轉(zhuǎn)自寶雞日報)